核心提示:11月7日立冬。民間習慣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,實際上,由于我國南北緯度之差,東北地區(qū)早在9月上旬就進入冬季了,長江流域則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體現出來。真正意義上的冬季,是以連續(xù)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0℃為標準。
11月7日立冬。民間習慣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,實際上,由于我國南北緯度之差,東北地區(qū)早在9月上旬就進入冬季了,長江流域則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體現出來。真正意義上的冬季,是以連續(xù)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0℃為標準。
立冬之后,大自然天寒地凍,陽氣閉藏。這時候,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于內,養(yǎng)生應順其自然界閉藏之規(guī)律,要養(yǎng)陽護陽、補腎藏精、養(yǎng)精蓄銳。
因人而異 分類進補
中醫(yī)認為,冬天是進補的大好時節(jié),民間有“冬季進補,開春打虎”的諺語。因為進入冬季后,人體新陳代謝減慢,消耗相對減少,冬令進補能使營養(yǎng)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,從而扶正固本,增強抵抗力,并且因為冬天天冷,多吃些溫補之物,不容易上火。
冬季進補前,最好先做引補,即給身體先打好底子,使腸胃慢慢適應,以防發(fā)生“虛不受補”的情況。尤其是脾胃虛寒且濕重者要先健脾胃,可在進補前食用懷山芡實瘦肉湯、花生黃豆煲豬腳湯等。一般來說,引補應在立冬后至冬至前進行,選用芡實燉牛肉、羊肉生姜大棗湯或芡實、紅棗、花生仁加紅糖燉服,以調整脾胃功能。做好引補,接下來就可以滋補了。
按照中醫(yī)理論,滋補通??煞譃樗念悾杭囱a氣、補血、補陰和補陽。
補氣是針對氣虛體質。如行走后冒虛汗、說話無力、精神疲乏等,可多食用益氣健脾的補氣食物,如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山藥、紅棗、胡蘿卜、豆?jié){、雞肉等。飲食中也可添加紅參、白術、黃芪和五味子等中藥材。
補血是針對血虛體質。如頭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黃唇白、月經量少且色淡等體征,可選用有補益作用的食物,如動物肝臟、血、龍眼肉、桑椹、黑木耳、胡蘿卜、豬肉、海參、魚類等。有補血作用的中藥有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膠、首烏等。
補陽是針對陽虛體質。如手足冰涼、怕冷、腰酸、性機能低下等,可食用具有補陽助火、溫腎助陽的食物,如狗肉、羊肉、蝦、鹿肉等,核桃仁、韭菜、枸杞子、鴿蛋、鱔魚等也有補陽作用。中藥可選用鹿茸、杜仲、蛤蚧和十全大補酒等調補。
補陰是針對陰虛體質。像兩頰潮紅、手足心熱、盜汗、午后低熱、婦女白帶增多等,可食用具有滋養(yǎng)陰液、生津潤燥功效的食物,如銀耳、木耳、梨、牛奶、雞蛋、葡萄、白菜等。中藥可選用白參、沙參、天門冬、鱉甲、龜板、冬蟲夏草等。
中醫(yī)所說的進補是一種針對虛證的治療方法,即補充人體不足?,F代人多不缺乏營養(yǎng),真正“虛”的不多,失調更為嚴重。而失調的調整,一年四季均可。因此冬令進補必須按照“秋冬養(yǎng)陰,無擾乎陽”,“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”的原則,要視機體的陰陽盛衰而有的放矢,不可盲目進補,最好請有經驗的中醫(yī)師指導。
南北不同 補法有別
由于地理環(huán)境各異,生活方式不同,南北進補要有差異。與此同時,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溫補、平補或清補,萬不可盲目進補。
一般來說,北方因氣候寒冷,進補應以溫補為主。溫補即是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,注重補腎養(yǎng)精助陽,適用于陽虛或氣陽虧損,如肢冷、畏寒、乏力、疲倦、小便清長而頻或水腫等患者,常用如核桃仁、大棗、龍眼肉、豬肝、鱔魚、海蝦等。陽虛嚴重需用大溫大熱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。
長江以南地區(qū)因冬季氣溫溫和得多,所以進補應以平補為主,可適當增加雞、鴨、魚類。平補有兩種意義:一種是應用不熱不寒、性質平和的食物,如粳米、玉米、水果、蔬菜,部分禽、蛋、肉、乳類、扁豆、白菜、鵪鶉、牛奶等。一種是應用既能補氣又能補陰的食物,如山藥、蜂蜜等,以及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物,如枸杞子。這些食物適用于普通人保健。
此外,南方的氣候特點是濕熱,因此舌苔是最能反映濕熱的指標,尤其是腸胃方面的癥狀,黃苔一般代表熱,厚白苔則表示濕,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此時不宜進補,而應清熱除濕,或者好好運動出一身大汗。
地處高原山區(qū),因雨量少氣候偏燥,所以進補應以清補為主。清補是用性質平和或偏寒涼的食物,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水果、蔬菜、冰糖為宜,如蘿卜、冬瓜、西瓜、小米、蘋果、梨、黃花菜等。
對于食補,應盡量利用當地、當令的特產發(fā)揮功效。食補貴在持久,一次進補量不可過大,更不應急于求成,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進步得當,補出真正的好身體。
立冬養(yǎng)陽 預防突發(fā)病
立冬之后,陰氣漸盛,因此,人體就應該把身體的大門關得嚴實點,避寒就溫,以保護陽氣。
許多人單純地認為,立冬后就應該穿得很多,尤其是老人和孩子。還有很多家庭,冬天室溫往往很高,其實這樣不對。如果穿得太多,室溫過高,皮膚為了散熱汗腺大開,此時出門,室內外溫差大,遇冷氣來襲,就易外感風寒。中醫(yī)認為“寒為陰邪,常傷陽氣”,衣著過多,室溫過高,則腠理開泄,陽氣不得潛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
對于老年人來說,心肌梗死是冬季的高發(fā)病。因人體受冷刺激后,血管收縮,導致心肌缺血缺氧,易誘發(fā)心絞痛,若措施不力,會發(fā)生心肌梗死。此外,中風在寒冷的冬季也易發(fā)生,這是因為老年人多有高血壓,一遇上寒冷天氣,身體就適應不了,血壓便隨之增高,就有發(fā)生中風的危險。因此,對于老年人來說,由于生理機能漸弱,抵御能力也隨之衰減,正是病邪乘虛而入之時。立冬過后要盡量不長時間待在室外,室內溫度控制在18~22℃之間,切忌緊閉門窗,要常開窗換氣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
還有老年人冬季感冒,若治療不及時,極易誘發(fā)多種危及生命的并發(fā)癥,如肺炎、肺心病、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。因此立冬后,老年人最好每天用熱水洗腳,以提高免疫力,防止流感發(fā)生。對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、兒童、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,立冬過后暖背尤其重要。這是因為,背為陽中之陽,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,足太陽膀胱經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。人一旦受寒,就會損傷陽氣,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陳疾復發(fā)、加重等現象。像這類人,從立冬起要防背寒,最好穿一件貼身棉背心,背為人體護陽的屏障,“背不寒則全身不寒”。